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青年读书云分享︱沈阳中院:翻飞书页鼓战力 书香浓郁润心田
  发布时间:2022-05-07 10:51:24 打印 字号: | |

春风十里,书香拂面;同心战疫,干劲不减。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4·23世界读书日”和“法院书香浓”系列活动,通过线下+线上云视频形式组织开展了“弘扬五四精神、争当青年先锋”迎五四青年读书分享会活动。市法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各部门青年干警代表及高新区法院参加此次线上分享交流活动,在翻飞的书页中眺望未来,完善自我,鼓舞干劲。



青年干警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结合疫情防控、“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巩固教育整顿成果、思想大解放等工作,畅谈收获感悟、分享读书心得。大家在交流中解放思想,让理论与实践碰撞出“智慧火花”,以“空杯”心态,在书海与分享中求知探索。



青春寄语

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任延忠代表院党组为全院青年干警送来节日祝福与青春寄语——

过去的一年,全市法院广大青年干警锐意进取、勇挑重担、不负韶华,积极投身司法事业,在审判、执行、政务、后勤等各个岗位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及沈阳法院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广大青年志愿者自觉响应号召,坚毅果敢奔赴抗疫一线,勇敢扛起青春责任,奋力争先作为,全面展示了广大法院青年牢记初心使命、坚决打赢抗疫阻击战的决心和勇气,充分体现了沈阳法院人的责任担当和“铁军”风采。

任延忠院长强调,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牢记党的教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成就事业中成就自己,为推动全市法院工作薪火相传、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同时,对两级法院青年干警提出四点期许:

一要志存高远,在坚定信仰中砥砺初心。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干警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动力和源泉,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日常工作学习全过程、融汇到对司法事业的追求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要勤于学习,在常学常新中增强自信。法院青年要树立起远大的格局,珍惜青春年华的宝贵时光和学习机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不断丰富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储备,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习身边优秀同志、老同志的长处和经验,拓宽思路,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三要脚踏实地,在勤奋敬业中创新作为。要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主动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努力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个人成长,在推动法治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把在创新实践中破解难题作为锤炼锻炼的宝贵机遇。要树立强烈的新时代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以个人努力促进法院发展、以法院发展带动个人成长的正循环。要多想奉献、不计得失,以包容和奉献的心态多做事、多干事,促进更高层面的提升。

四要廉洁司法,在自律自省中永葆本色。要做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和实践者,坚持廉洁自律,面对诱惑洁身自好,永葆党员本色。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健康向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情趣,将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安“清贫”乐“正道”,在严峻考验中锤炼初心使命。


读书分享


“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可缺少的功课,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好书,能启迪智慧、益于人生;乐分享,可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与会的每一位干警与书香为伴,与梦想同行,在读书中提升自我修养,汲取奋进力量。



    机关团委书记 陈喆  

分享图书
《苦难辉煌》

书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的艰难历程,但我们党有历尽炼狱式考验而依然豁达、乐观、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经历了无数次凤凰涅,也在于她让我们中华民族再次真正尝到了理想信念的滋味,带领我们的民族得到了精神的洗礼。正是这种理想信念才吸引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共赴国难,公而忘私,无惧无畏。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法院青年一代更需要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起,始终保持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豪情壮志、在心中扎根并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用初心砥砺信仰,用信仰守护初心,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人事处 张晶晶  

分享图书
《次第花开》

特殊环境下,人们难免会有一些焦虑和浮躁,《次第花开》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静下来,去感受幸福和快乐。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法院的志愿者们克服低温严寒风雨无阻,早六晚十连续十几天无休值岗,没有帐篷就找个背风的地方对付口饭,换防护服不方便就尽量不喝水,家里有孩子的,老人需要照顾的、夫妻双方都在抗疫一线的,当接到排班通知,没有一个人有一丝的犹豫与推脱,都是一句话“保证完成任务”。中法人的精神再一次让我感动,真的觉得我是这支团队中的一员而骄傲。

春山在望,沈城无恙。让我们一起坚守岗位、决战决胜,展示出新时代沈阳政法干警的铁军风采,争做守护城市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忠诚卫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么拼命,明天怎么可能不美好。疫情终将过去、静待春暖花开。



    立案一庭 李佳  

分享图书
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是樊锦诗口述的自传,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樊锦诗说过,“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我对敦煌尽力了,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

我要说,作为一名法官,很多时候是寂寞的,更需学会舍弃。与其说值得不值得,我更倾向说喜欢不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因为我们喜欢法官这个职业,所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民一庭 陈雨晴  

分享图书
一生自在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季羡林老先生望九之年所作的散文合集《一生自在》。这本书里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字里行间的真情、纯粹和平淡总能让人读之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在下沉社区配合抗疫的一个月里,我有两个很深刻的体验,一个是力量感,在做好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志愿者先锋队无所不能的力量;另一个是守护感,我们就像城市的守护者,在用不同的角色诠释着相同的热爱。面对宝贵的回忆,面对将来可能的压力,如何心装万物、自在独行!今天我将这本书第四章“见识天地、遇见自己”中的片段读给青年法官、青年党员们听。



    民二庭 刘冰青  

分享图书
活着

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当代青年所处的环境、享有的资源比之徐福贵所处的年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年人没有理由不去奋斗和拼搏,更没有理由在苦难面前轻言放弃!正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所讲:中国青年要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打好立身之本,努力成为党、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中国青年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持续提升,经得起风雨、受得住挫折;中国青年要积极推进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中国青年更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产权法庭 彭聪  

分享图书
原本大学微言

一个多月的抗疫志愿服务,我亲自见证了先锋队员们同舟共济、风雨无阻的情怀和担当,更在每一次值守中倍加珍惜这次接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机会。“多难可以兴邦”,病毒肆虐更能激发出我们昂扬的斗志,促进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而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于我们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根脉,有着从古传承至今的文化基因。

说起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但由于时空的变化和古今用语的差别,要精深领悟国学精髓并不那么容易。南师遍读诸子百家,精研儒、释、道经典,将中华文化融会贯通,毕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讲学和传播。他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述经典,旁征博引、拈古提今,时时穿插一些历史故事、经典诗词,蕴意深邃,生动有趣。大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或者感到浮躁彷徨之际,读一读他的作品,想必会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成长。



    民五庭 马晨光  

分享图书
靠山

在这次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日夜里我受到了很大考验和锻炼,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了强大的动力,使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党的伟大和我们所肩负的使命。

我看完这本书,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其中的许多故事催人泪下。掩卷长思,我更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能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靠的是什么?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血与火的画面,告诉我们,是人民用血肉之躯前赴后继推动着革命的车轮从胜利走向胜利。书中的故事都是作者亲历调查、历经数载,对历史真实的还原。这些画面都值得今天乃至明天的人们追忆和怀念。读了这本书更能激发我们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审管办 张林林  

分享图书
书谱

这本书可以说是所有学习书法过程中必读之书,也是学习书法的字帖。有一段话: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zēng)不傍(bàng)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意思是说,只有组合好点画,才能成字。如果不曾专心学习书法,躬习片刻;援引班超、项籍当作理由而骄傲自满;信笔为体,聚墨成形;心中不懂得临摹的方法,手上不明白运笔的道理,还要达到书法的美妙境界,这是十分荒谬的。

从这段话我感悟到做人如学书,读书即是写好字的点画,能指导自己有正确的“三观”。读书才能明理,把点画学习好,基础才能扎实,才能写出漂亮的字。同样要多读书,尤其是要多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会走出精彩的人生。



    机关党委 侯彦平  

分享图书
资本论

依据人民日报社推荐的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书单,我原文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通过深入阅读,我发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普通党员学习理论知识、党务工作者提升理论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和最直接的途径。

作为一名80后干警,要争做先锋、担当作为,紧跟党组步伐,不断创新时代党建工作思路,将党建和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实现沈阳法院“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要深入践行“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的精神,扎实投入机关党建工作和疫情防控下沉工作,彰显法院青年干警的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培训管理中心 许嘉鹏  

分享图书
活着

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踏入社会后越来越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了。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和能力,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还可以丰富灵魂,拓宽人的眼界和格局,升华我们的人生。

《活着》是余华的长篇小说之一,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了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主人公徐福贵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经历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大社会变革事件,从年少轻狂,到中年失意,再到晚年独自一人归于世俗。他让人觉得,不管生活如何艰难,总是要坚强地活着。而且,读完福贵的一生后,你会明白,生命里不只有色彩斑斓,还有无数痛苦交织,我们才感受到了生活那柔软而又坚韧的一面。


    高新区法院 王东阳  

分享图书
《抗疫家书

这是一本收录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一线抗疫战士及亲属师友撰写的感人至深的书籍,书中收录的50组家书中,有一线拼搏的白衣天使写给挚爱亲人的,有家属师友写给前方战士的,也有很多素未谋面的人写给战斗在不同岗位的陌生人的,虽然书信作者身份不同,但一封封家书生动讲述了抗疫一线的感人点滴,映射出抗疫战士们必胜的信念,家书中充盈着家属亲友们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期盼。

今年三月,疫情再次肆虐沈城,在防疫工作中,我看到了我们干警不辞辛苦,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相信这就是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为国舍家的担当精神。


来源: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沈阳市高新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