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随着法院受理案件年年的快速增长,法官是越来越忙,但随着2014年开始的司法改革,法官助理这个群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他们同样在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承担起更多的审判责任。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高新区法院法官助理时少华。
2015年,从地税局考入法院、经过预备法官培训后的时少华,憧憬着在2016年被任命为助理审理员,正式开始“法官生涯”。然而那一年,根据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时少华这一批预备法官将成为司改后的第一批法官助理,而不再被任命为初任法官,如果想要成为法官,今后要通过新的遴选方式入额。面对司改后对迷茫,是选择消极怠工?还是选择勤勉履责?经过5年多的审判实践,他显然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助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少华同志共完成开庭任务320次,草拟法律文书525份,先后从事过行政、刑事和民事审判。参与草拟高新区法院集中管辖行政诉讼案件司法审查报告2次。并始终担任庭内内勤,负责向上级法院报送各类报表。因表现出色而荣获2017、2020年度个人嘉奖。
他练就了“听说读写”四项过硬能力。
“听”是他掌握工作情况的基本能力。为有效熟悉不同法官的审理方法和裁判思路,他热心倾听法官以及书记员的所诉所说,快速建立起对案件及当事人核心诉求的了解。常将自己置身于审判视角,以一名承办法官办理案件的态度来履职,协助法官办理案件。
“说”是他沟通各方关系的重要纽带。为更好帮助当事人了解案情,常常辅助法官开展判后答疑工作。以换位思考的态度,设身处地地多为当事人着想,努力追求胜、败双方都服从和尊重裁判,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也常与团队内的法官、书记员谈心,对完成结案指标等工作中的良好做法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坦诚沟通。
“读”是他积累知识经验的重要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作为法官助理,靠学校的积累显然不够,他经常学习总结最高法院的审判要旨及指导案例,这也是他的日常必备功课,这他的电脑里,按照案件分类收集整理了近百份案例要旨,这些为他将来成为法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写”是他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体现在裁判文书的写作上,在全面阅卷,了解案件事实基础上,根据法官的裁判结果撰写裁判文书,力求用当事人最容易理解的语言将裁判文书背后的道理讲出来。同时,他还兼任院党组和审委会秘书,不断提高会务服务能力,力求用规范而又准确的语言记录会议。
时少华说:“已经入院六年的我,将永远保持对法院工作的初心和热爱,脚踏实地地对待每个案件,为高新区法院增光添彩。”
在高新区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计名利,勇担重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官助理的价值所在,他们是怀揣法官梦想的热血青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他们的人生目标,他们将继续守望初心、追寻法官梦想!